陪伴父母
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寄宿,之后二十多年,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,非常少,特别是工作后,每年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不过两周。
可能是我过于独立,骨子里也有对父辈的叛逆、不认同,与父母的关系,感觉不是那么的亲近。在自己有了孩子后,换个身份思考,如果以后我的儿子这么对我,是很凄凉的事。以此,有反思。
父母真的老了。还有多少时间,可以生活在一起?特别是一年只有十天不到的时间相处。我想,在往后的十多年时间里,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父母生活、与他们交流、照顾他们,这一定会让我感到遗憾的。
坐在火堆边烤火时,有那么几个时刻,我很想仅仅是为了父母搬回长沙。虽然这些微冲动,最终被更复杂的考虑因素所冲淡;但很明显,陪伴父母,会在我日后的生活中,占据越来越大的位置。
给家人&亲戚传福音
原本希望能给个别家人传福音,但实际并没有具体行动,最多在几个亲戚面前,提到了「教会、基督信仰、耶稣」这些名词。从结果上看,传福音是失败的。但相比去年,今年并非完全没有进步,这一点在于,我对亲戚们的眼光与态度,发生了变化。
亲戚,虽然是亲戚,但大家坐在一起,彼此的交流,非常的肤浅:表面的嬉闹、玩笑、寒暄。既不分享个人的喜悦,因为怕别人眼红或闲语;也不太聊生活中的愁苦,讲的人不愿家丑外扬,听得人,不愿自惹麻烦。
今年,当我抱着要给亲戚们传福音,以爱的心态对看他们时,心情有了很大的变化。长辈们的衰老、虚空、对子女的关爱(有的是深深的担忧),同辈们的压力、子女教育上缺乏方法,等等。
我希望能与亲戚们,多说几句话,聊得深入些,能够了解彼此的生活,能够建立关系(今年如果有闲时间,想邀请几位长辈来上海玩)。
读书 – 《富能仁传记》
春节期间,见缝插针的读完这本书(走亲戚时,也带着这本书)。富能仁,是 20 世纪初来华宣教士,他将自己奉献给云南傈僳族的福音事工。富弟兄的信仰历程,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与激励。
之后,要写一篇读后感。在此,我想先快速记下几个点:
- 任何「不传福音」的借口,都是昧着良心且全然蒙羞的;
- 祷告及代祷的能力;(以前我忽略这个,如果我需要操练祷告。将所有事情,都放到祷告里)
- 农夫般的忍耐等候:耕地、播种、等待;(我时常忍不住揭开土看看有没有发芽)
- 信仰、福音,要付上代价;(我的信仰生活过的太轻松)
说实话,我不太爱看书。但能够静下心来读书,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。很完整、连续、沉浸的体验。相比之下,刷朋友圈、浏览公众号文章,过于零碎了。
长途自驾
单程 1100 公里,五百多公里的中途,找个城市歇息一晚,顺便简单游玩。去长沙时,在景德镇游玩、休息;回上海,歇在衢州。首次这么长途开车,也算是一个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