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设计的初心审视与回顾

2005 年大学毕业,至今工作近 14 年了。设计这个职业,做了将近 12 年。最近几年,从专业设计转向设计管理。过去的 2018 年,转向业务与产品(从结果来看,及格线的边缘)。 对于设计,我的确有些困惑了。或许,也是到了该有些困惑的年龄了。 我需要一些时间做些思考,找些前辈、朋友交流。某天,忽然冒出一些问题问自己:当初为什么选择做设计?设计生涯里,有哪些感受到热情和成就的时刻? 我尝试来回顾。 当初为什么选择做设计? 初中,开始学美术。高中时,从初中美术老师 – 陈静宇老师的先生那里,听到了「平面装潢」这个词。但高中阶段,对于设计职业,一无所知。大学选择平面设计,基本算是瞎摸。 大学阶段,尽力去学「三大构成」这样的传统设计基础课。但最终吸引我的,是网页设计。领我进门的有两个人:第一个人,是高中上铺同学 – 陈欣荣,他竟然用一个叫 frontpage 的工具,做了可以随时在网页上访问的个人主页(之后他用 Dreamweaver);另一个人,是我弟。他当时在念职高,也在学网页设计。那个时候,单纯的觉得,网页设计这个事情,有意思。 之后,就有些沉迷于个人主页设计。在大二之前,我沉迷游戏。大二的暑假,我没有回家,把自己关在寝室里,通过光盘,入门了 Dreamweaver、Flash(大二之前学过 PS)。所以,我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「设计 & 制作个人主页」兴趣之旅,直到如今。 大三下学期,我已经兼职为校外公司做网页设计,同时,在大学新闻网站有一份固定的设计兼职。能用兴趣赚到钱,是很有意思的事情。 总结一下,最初入门设计,完全是兴趣和机缘巧合。 接着,从 2005 – 2009 年,做了 4 年的网页设计。刚好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,2009 年,我开始转入做 App 相关的设计。当时,做出这个选择,一方面依旧是兴趣,另一方面,有简单的对趋势的判断。 之后,从 2009 年至今的 10 年里,一直主要做 App 相关的设计。 对于设计的热情 & 成就时刻 大学时,折腾出各种版本的个人主页(这是那个年代互联网的设计文化),单纯的兴趣与爱好(大学毕业前 51.com 的庞东升曾邀我加入)。 通过网页设计的校内外兼职,基本养活自己,有成就感; 2010 -2011 年,作为早期设计师(交互&视觉)参与阿里云手机 […]

2005 年大学毕业,至今工作近 14 年了。设计这个职业,做了将近 12 年。最近几年,从专业设计转向设计管理。过去的 2018 年,转向业务与产品(从结果来看,及格线的边缘)。

对于设计,我的确有些困惑了。或许,也是到了该有些困惑的年龄了。

我需要一些时间做些思考,找些前辈、朋友交流。某天,忽然冒出一些问题问自己:当初为什么选择做设计?设计生涯里,有哪些感受到热情和成就的时刻?

我尝试来回顾。

当初为什么选择做设计?

初中,开始学美术。高中时,从初中美术老师 – 陈静宇老师的先生那里,听到了「平面装潢」这个词。但高中阶段,对于设计职业,一无所知。大学选择平面设计,基本算是瞎摸。

大学阶段,尽力去学「三大构成」这样的传统设计基础课。但最终吸引我的,是网页设计。领我进门的有两个人:第一个人,是高中上铺同学 – 陈欣荣,他竟然用一个叫 frontpage 的工具,做了可以随时在网页上访问的个人主页(之后他用 Dreamweaver);另一个人,是我弟。他当时在念职高,也在学网页设计。那个时候,单纯的觉得,网页设计这个事情,有意思。

之后,就有些沉迷于个人主页设计。在大二之前,我沉迷游戏。大二的暑假,我没有回家,把自己关在寝室里,通过光盘,入门了 Dreamweaver、Flash(大二之前学过 PS)。所以,我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「设计 & 制作个人主页」兴趣之旅,直到如今。

大三下学期,我已经兼职为校外公司做网页设计,同时,在大学新闻网站有一份固定的设计兼职。能用兴趣赚到钱,是很有意思的事情。

总结一下,最初入门设计,完全是兴趣和机缘巧合。

接着,从 2005 – 2009 年,做了 4 年的网页设计。刚好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,2009 年,我开始转入做 App 相关的设计。当时,做出这个选择,一方面依旧是兴趣,另一方面,有简单的对趋势的判断。

之后,从 2009 年至今的 10 年里,一直主要做 App 相关的设计。

对于设计的热情 & 成就时刻

  • 大学时,折腾出各种版本的个人主页(这是那个年代互联网的设计文化),单纯的兴趣与爱好(大学毕业前 51.com 的庞东升曾邀我加入)。
  • 通过网页设计的校内外兼职,基本养活自己,有成就感;
  • 2010 -2011 年,作为早期设计师(交互&视觉)参与阿里云手机 1.0 的设计,非常开放的一个设计环境;
  • 2011 – 2013 期间,行业内 iOS App 设计水准上升,并且风格逐渐多样化,当时非常热衷体验新 App,去研究、模仿新的交互形式;
  • 2012 年 9 月左右,对新浪微博的体验不满意,设计了一款改善微博体验的 Chrome 插件 – 微博急简。插件段时间内获得 10 万多用户。这是一次从兴趣出发,完全按自己的喜好、为自己设计的工具,但同时获得用户好评,给我极大的满足感;
  • 2012 年末,认识王翌,体验了流利说最早的原型产品。当时,被流利说核心交互所打动(红绿打分、人机对话),再一次完全的出于兴趣、按照自己的使用习惯、审美,重新设计了流利说 App。之后,虽然获得了 100 万用户、1000 万用户,以及公司 IPO,但最享受的,却是第一个版本的设计(虽然过于极简,对大众用户非常不友好)。
  • 在流利说的后几年里,慢慢从产品相关的设计,到团队的设计、流程的设计,从我一人的单兵作战,到团队高质产出。期间,懂你英语第一个正式版、雅思流利说的模考体验,都是值得我提一提的。
  • 在流利说的一些即兴项目,如:「世界很大」系列周边产品、第一届 Hackweek、三次品牌设计提案,都是玩得比较尽兴的。
  • 2014 年左右,自己做了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「光盐生活」 T恤小品牌,基本是花钱玩兴趣,但好玩。另外,在不多的业余时间帮朋友做的小设计,也是让我享受:南京 EIS 学校的小册子、MGC 品牌、L&W 婚礼邀请卡。

暂且做以上回顾。

之后,类似的,我再写三篇:在设计管理、产品设计、教会讲道方面的初心审视与回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