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年前,和家人在三亚一个自助餐厅吃饭。餐厅并不高档,但却请了一位女生在餐厅中央弹奏钢琴。餐厅内虽然琴声弥漫,但不多的几个客人,也都自顾吞咽美食,无人专心欣赏琴声。
见此情景,心生怜惜与遗憾;也忍不住思想,弹琴的女生,能赚到多少钱?弹琴时,她自己享受音乐吗?或许,弹琴只是为了生活?再往深入想,艺术的价值是什么?音乐,只是增添进食氛围,而画作,只为了装点厕所墙上的空白吗?
回到孩子学画画这个话题。
我初中开始学素描与色彩,高中三年,大学前两年都在做素描、色彩的基础训练,大学之后一直从事与美术有关联的设计工作。因此,我大概有些专业背景来谈论这个话题。
孩子的时间是宝贵的,任何的额外的培训时间,都在挤压高学业负担之下孩子原本就不多的玩耍、娱乐、休息的时间。孩子的成长,需要有足够的自由的时间与空间。给孩子报一个美术班之前,我们需要对一个问题有一些思考:为什么要让孩子去学画画?
先从最功利的部分开始。画画,作为职业的前景如何?
我的高中、大学,一起差不多有 120 个同学,目前,依然从事美术相关工作的同学(艺术家、设计、美术老师等等),估计不到 20 个。而真正直接以画画为生的,估计只有2-3 人。而且,以世俗的标准来看,这几个艺术家同学,经济状况并不是太好。
据我多年观察,以及与身边、职场朋友交流来看,以上我所经历的,并非个案。事实就是,大部分的美术毕业生,最终不一定会从事美术相关的工作(当然,这也并非一件坏事),并且,大部分的的美术相关工作者的薪资水平,属于中等,甚至偏下。我想表达的是,以职业发展为考量让孩子去画画,在未来有很大变数。真正能吃上、能吃好美术这碗饭的人,不是那么多。
既然能将画画当饭吃的人不多,那么,画画有什么用呢?请原谅我,使用「有什么用」这样露骨、恶俗的词汇。但如果非要功利的讲,画画,真没啥用。但是,如果家长能调整一下心态、更新一下观念看待画画这件事,那画画还真「有那么一些用处」。粗浅的聊三点。
画画,是孩子表达自我的方式
不知道你是否发现,几乎所有的孩子,在他们还不会说话之前,就已经在画画。不仅仅在纸上画画,他们还热衷于在幼小的的身体能接触到的任何材料上绘画:墙壁、桌面、衣服、身体,等等。
每个孩子,天生就是画家。语言,孩子需要被教授,但画画这件事,几乎是天生的。孩子不但无师自通,并且超级自信。当你把笔和纸放在他们手中的时候,没有孩子会说「我不会画画」。他们接过笔和纸,完全不用思考,自信、大胆的画出、涂出线条与画面。
从 1-2 岁的幼儿,在纸上毫无意识的涂鸦,到 4-5 岁能够画出一些比较形象的画面,再到 7-8 岁甚至更大的时候,他们能够通过绘画来讲述一个故事。不同的阶段,虽然画面从抽象到具象,其实都是孩子在通过绘画在表达。
幼儿时期,孩子通过画画表达对造物主所创造的世界的认识:植物、动物、日常物品、工具、交通工具、人物。大一些的孩子,会通过绘画来释放他们的想象力的趣味,以及他们的思考。有时候,思考更深入的孩子,他可能会通过绘画表达他的情绪、喜恶。
很可惜的是,很多家长,非常容易忽略这种孩子的这种表达,以为孩子只是在乱涂乱画。其实,你若留心观察,你会发现孩子通过画画表达得到的快乐。
画画,培养审美(美感)、想象力
审美,是一件很虚、很主观的事情。同时,审美的培养,是一个长期、缓慢的过程。
审美,或许对于有些人不太重要,「似乎不能当饭」。但其实,拥有好的审美,从外在来说,在与他人的交往中,被人欣赏、接受。除了外在,审美更多是充盈、丰满一个人的内在。当你拥有一定的审美的能力,不管是在穿着、物品选择方面,还是美术、音乐等艺术作品方面,你都能感受到「欣赏、品味、体验」带来的乐趣。
在培养、提高审美方面,画画,是一个全方位的创造性活动。画画,需要动用头脑,开启想象,需要用眼睛观察、用手去呈现、用口去表达、用耳朵去听。
其中,特别想提一下画画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:观察。孩子通过眼睛,去观察造物主所创造的世界,树木、天空、大地、海洋、动物、人物。在观察中,孩子去体会、感受各种事物的造型、色彩的美,以及,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:大小、对比、冷暖等等。
画画,除了能够提高一个人的审美之外,还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想象力。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,每一幅绘画作品,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创造。孩子通过绘画,能开启、释放他脑中丰富、无限的想象力。想象力,几乎可以等同于创意。没有创意的生活,多么枯燥~
画画,培养形象思维
虽然,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画家,或者,以绘画为生。但是在生活里面,我们常常需要用到某些绘画能力,比如,有时需要通过草图去沟通和表达。
生活中的一些沟通,语言虽然已经足够精到,当仍旧让参与者感觉到抽象,一致大家对语言的理解可能会不一致。这个时候,如果你有一些形象思维的能力、动手能力,你就可以通过绘画或草图,快速的将语言转变为具体的图像。
比如,你可以通过流程图,直观的讲述一个复杂的工作安排。您也可以通过平面草图,来告诉装修公司你对于家居装修的简单想法。甚至,你可以通过一些涂色,传递你对风格的想法与喜好。
说到底,绘画,和语言、音乐、舞蹈一样,是一种表达自我、与他人建立关系、与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。另外,绘画也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活动,让你拥有一个独立的世界,去观察、感受和表达。
最后,再聊几个家长朋友们关心的问题:
我家孩子有画画的潜质吗?
首先,这个问题很奇怪。
我观察到,如果孩子的父母学过美术,或者有艺术背景,那这些孩子在画画的时候,所有的人(包括孩子的父母)都会非常肯定、夸赞说「这孩子真有绘画的天赋」。
而另外一些孩子,即使已经表现出对绘画的热爱与擅长,但他们从事商业/理工相关工作的父母,会第一个跳出来质疑说「我的孩子,真的具有画画的潜质吗?」
这种质疑,似乎是在表明,孩子的绘画能力,是从父母遗传。
事实并非如此。正如前文所说,每个孩子在幼小的时候,都是非常自信的画家。没有一个孩子,会说我不会画画,他们只会不假思索地在纸上涂出他们的想象。
不用去怀疑孩子的画画潜质,每个孩子天生就是画家。
如何欣赏孩子的画?
这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困扰几乎所有家长的问题
不管是家长想主动对孩子的绘画热情进行表扬、鼓励,还是家长被孩子询问自己画的怎么样,比如这样的对话「爸爸妈妈,你看我画的怎么样?」,其实此时,大部分的家长,是不知道如何去欣赏、评价孩子的画作。
特别是孩子六岁以前的画,画面抽象、无序,父母们完全没有一个欣赏的切入点,不知道孩子所画的是什么,更无从去评价什么。没办法,只能真诚的敷衍:「宝贝,你画得太棒了,继续努力、加油」。
最近,我读了一本绘画教育方面的书 《培养孩子,从画画开始》,作者 鸟居昭美 是日本著名教育家、画家。他在书中推荐了一个欣赏孩子绘画的方式:用耳朵去欣赏。
怎么样用耳朵去欣赏?
其实,很简单,就是就着画作,问孩子一些问题,然后听孩子来表达、解释。比如:宝贝,你能告诉我,你画的是什么吗?哦,这个部分,你为什么会这么画呢?等等。当然,你可以时不时的给到孩子一些鼓励的话语。但更多的是,你听孩子说。
正如所有的艺术作品,只有被人欣赏了,艺术家的创作才算完整,同样,鸟居昭美 在书中提醒父母们,对于孩子来说,只有创作想法经由孩子的语言表达出来,孩子的绘画创作还是完整的。因此,鸟居昭美鼓励父母们多去用「听」的方式与孩子在绘画作品方面进行互动;
这本书,我最近才读到。但很凑巧,也很幸运的是,在我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我无意中也是用「听」的方式去欣赏孩子的绘画。孩子完成一些画作后,要么,我请孩子完整的讲述一下他/她所画的是什么,要么,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和孩子互动。同时,我会用视频的形式,记录这样的互动。回头看,真的有趣、有价值。
要不要送去美术培训班?
首先,当你的孩子展现出了对绘画的兴趣时,我不觉得就一定要去报一个美术班。要知道,市面上大部分的美术班,都是工业流水线操作,标准、流程化的教学方式。甚至,老师会在课堂的最后部分,给孩子代笔,通过景上添花、化腐朽为神奇,以博父母们的满意。
至于什么时候送去美术班?我无法给出准确答案。对于我们家的俩孩子,我的想法是,不打压他们的绘画热情,任其自由发展,自然生长。等到某天,如果孩子对我说「爸,我想去学美术」,我想,这是一个可以去进行专业训练的信号了。
怎么给孩子营造一个美术环境?
一,提供基本的绘画材料。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会有各种铅笔、蜡笔、水彩笔,但却比较忽略「纸」,大部分孩子在练习本、单张的空白纸上绘画。
这里,我强烈建议,家长购买专门的素描本、绘画本。不算贵,每年大概 100-200元的投入。用专门绘画本的好处是,有仪式感(孩子感觉得到重视和支持),同时,能够很好的保存孩子的作品,长期下来,就会有一摞厚厚的作品册了(如果用零散的纸,家长收拾、整理孩子作品是很费心的)。
友情提醒家长朋友们,不要太心疼纸(其实是钱)、不要太关注孩子画了什么,孩子有时候大笔一挥,或者「胡乱涂画」一番,一张干净的白纸就「废掉」了,作为家长,的确有「滴血」的感觉。
二,创造一些机会,让孩子通过绘画、图像去思考。比如:你希望生日得到什么礼物?画下来吧。你希望今年的圣诞节怎么过?画下来吧…等等;
三,听孩子讲述他/她的画作。前文说到,欣赏孩子绘画的重要方式,就是「你提问题,听孩子说」,比如,宝贝,你画的是什么故事呢?这个看起来很有趣,能给爸爸妈妈说说是什么吗?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