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木工又贵又累还费时间,为什么我坚持做?

到美国后,我开始做一些木工,主要是一些小家具,如桌子、书架、围栏等等。有一次,妻子问我这些木工材料的成本是多少。我告诉她一个数字,她感到非常惊讶。因为用同样的钱,完全可以在家具市场买到看起来品质更高的现成家具。那为什么我还要自己做呢?

自己做,不仅要承担原材料的成本,还要投入大量的体力,要反复奔波建材市场。之后还要花很多时间去设计、裁剪木头、拼接、打磨,完善各种细节。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远远高于直接购买。那么,这样的投入,真的值得吗?

对此,我有三个方面的思考。

第一,是选择做一个创造者,而不是仅仅做一个消费者。

在今天的时代,做一个消费者实在太容易了。想买什么东西,只需下一单,很快就能送到家。虽然这没什么不好,但我觉得还不够。我更享受做一个创造者——去思考、去规划、去动手,一点点地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,一步步解决实际问题。这个过程,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享受。

我也希望我的孩子从小就建立这样的意识,去成为一个创造者,而不是被动的消费者。不要小看生活中那些点滴的创造。因为创造是一种思维方式,一种观念,也是一种生活态度。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习惯用创造的方式思考问题,那么将来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,他也会自然地带着这种思维去面对挑战。

第二,是“越做越敢”的过程。

我记得在上海买的第一套房子时,前任房主把电视机从墙上拆下来,留下了破损的墙纸和一个大洞。当时,我的第一反应是找个装修师傅来修复,而不是自己动手。为什么?因为我从未做过类似的事。

但来到美国之后,由于这里的人工费用很高,我开始不得不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。我自己疏通过管道、安装过排气扇、粉刷过车库、修补墙面、安装净水器……越做,胆子越大,经验也越来越多。

当我回头看在上海时那个小小的电视墙洞,才发现当初的自己其实有些可笑。为什么那样简单的事情都不敢尝试?当然,这也无需自责,因为动手的信心,确实是靠不断尝试慢慢累积出来的。

第三,是享受过程与成果所带来的满足感。

当我按照自己的图纸和规划,把一个东西从无到有地建造出来时,我会进入一种心流状态。我享受与木头接触的感觉,享受使用工具的过程。尤其是在打磨的阶段,用砂纸一点点将木头磨平,就像在雕刻,既专注又放松。

当这个作品最终摆在家中,被家人实际使用时,甚至哪怕被女儿不小心破坏,我仍会感到一种由衷的喜悦与成就感。

所以如果真要算一笔账,我认为自己动手做木工所获得的收获——无论是心灵上的、经验上的,还是情感上的——都远远高于单纯用金钱购买所能得到的回报。

这,就是我愿意亲自动手去做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