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计师不要做消极的妥协

在设计行业,妥协其实是一个中性词。有两种妥协:积极的妥协和消极的妥协。

所谓积极的妥协,是在经过充分的沟通、切磋,甚至是对抗之后,最终你从心底发现,对方的思路、创意、方案比你的要更好。这时候,你勇敢地、坦诚地说:“嘿,你的更好,我服气。”这就是积极的妥协。积极的妥协往往是很困难的,特别是当你妥协的对象是你的下属、是非设计专业的人士,甚至是用户的时候。

所谓消极的妥协,是当你使尽浑身解数去推销一个设计创意方案,但最终却不被接受,甚至对方以某种设计专业以外的气势来压倒你。比如说:他是甲方、是你的上级、是客户,等等。这个时候你就被迫接受这个方案,这就是消极的妥协。消极的妥协往往很容易。很多时候,你的内心独白是:“好吧,你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吧。谁叫你是甲方、是老板、是领导呢?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。”

当设计师抱着一种逆来顺受的心态,做了一个消极的妥协之后,便会想:做得好和不好都是你的主意、你的决定,我只是负责执行。这样对我来说会更轻松,反正都是拿一份报酬,为什么我要自己去折磨自己呢?

但其实,消极的妥协背后,对于职业来说有两个重大的伤害。

第一,设计的锅最终还是由你来背。当你收到一个设计反馈的时候,不管是任何人的反馈,它可能是个好的反馈,也有可能是个坏的反馈。但不管怎么样,这样的反馈在整个设计的体系里面都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。即使它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反馈或者想法,当你消极性地接受一个反馈的时候,如果你不再一次主动地去消化这个反馈,而只是消极性地接受并执行,那必然会最终引起整个设计的逻辑不能够自洽,甚至最终会导致整个设计漏洞百出,以至于最后它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设计。

但如果情况真的走到如此糟糕的地步,那谁应该对这个惨淡的设计结果负责任呢?即使你心里想说:“当初不是你做了决定吗?我只是执行。”但往往这个时候,不管是你的客户,还是你的老板、你的领导,他们都可以理直气壮、天经地义地说:“你才是设计师,你才是我付了钱的那一位。”的确,他们说得没错。你才是设计师,你才应该为这个设计的结果负责任。

第二点,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,是不断的消极妥协正在损耗你宝贵的设计激情。每个设计师如果还在坚持做设计,特别是在刚刚从事这个行业的最初几年,我想,每个设计师都是怀抱着设计的激情和对设计的追求。这样的激情和追求,其实就是对设计的爱,这是极为宝贵、极度需要去守护的一点。

当你时常做出消极性的设计妥协,为了稳定的工作、收入,勉强维持现在的职业的时候,其实你是在用设计师最为宝贵的设计激情去换取其他东西。用另一句更为现实的话来说:你正在杀死住在你身体里的那位伟大的设计师。

所以,作为设计师,要时常审视自己的动机、态度,是积极还是消极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、立场,甚至是底线。一个没有任何追求、立场、底线的设计师,是不值得与之合作的。

因此,《圣经·箴言》四章二十三节说:“你要保守你心,胜过保守一切,因为一生的果效都是由心发出。”

我想起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全职设计工作。当时应聘的是长沙一家初创互联网公司的设计职位。因为公司小,所以我直接合作的对象就是老板。

最后老板问我:“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者要求?”我当时说:“我之后与你的合作中,你可以提任何的反馈或者要求,但请一定要具体说明其中的原因或者理由。我不能接受过于主观的反馈,比如‘我感觉不好’、‘我觉得很奇怪’这样的表达。”

老板略感惊讶,但也表示赞许。或许他看到或感受到一个有设计追求、有设计态度的设计师的样子——即使他只是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设计新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