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一个很保守的人,也是一个安全意识很强的人。所以,当我读到《价值投资》中关于“安全边际”这一概念时,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它,也很认同,并愿意在实践中去执行。
最近,在特朗普提出“对等关税”政策的影响下,全球股市出现了剧烈下跌。我自己的美股账户浮盈,也从之前的 80% 跌落到大约 45%-47%,可以说是惊心动魄。
但即便如此,我的内心依然相对平静,因为至少还有 40% 多的浮盈空间作为缓冲。
让我能够在当前股市剧烈波动的情况下,依然保持内心相对平稳的一个关键因素,就是所谓的“安全边际”。
用更直白的话来说,就是我之前买入的股票价格相对较低,因此即便经历了这样剧烈的市场动荡,整体的收益表现仍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。
确定一个“安全边际”取决于两个因素:
第一个,是这只股票当前的价格是否远远低于它的实际价值;
第二个,是这只股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(对我来说是五年或者十年),其价值是否具备足够的上升空间。
这两点,其实都非常难以判断。股票的实际价值本身就很难准确评估,而它是否具备足够的上升空间,同样也难以预测。正因为如此,股票投资这件事,本质上就需要非常的谨慎、小心与保守。
当然,今天我并不是想要谈论股票,而是想聊聊“安全边际”这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。
很多道理,听起来好像非常学术,其实在生活中却是非常朴素、实用的。
比如说:开车时要和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;
再比如,长途驾车时,不要等到油箱快空了才去加油,而是始终让油箱维持一定的油量。对我来说,我通常不会等到油量低于剩余 100 英里(约合 160 公里)的续航时才去加油。
甚至我还可以分享两个和“安全边际”有点类似概念的生活例子。
在下雨天开车时,我从来不会把雨刷开到最高速那一档。我总是习惯把那一档留给万一出现更大暴雨的时候。
同样地,从小使用电风扇时,我也从不使用最高档位。我总是把最高档留给那个可能会出现的最炎热的天气。
尽管现实中,那样极端的暴雨或酷热的天气,我似乎从来没有真正遇到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