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设计决策 – 写给老板

2007 年,杭州,爆米花视频网,创业公司。

在一个公司或者团队里,设计方案判断出现分歧时,到底谁说了算?想必,每个设计师都遇到过这个问题,甚至被这个问题所困扰。

第一次深刻遇到这个问题,是大学毕业时给学校做毕业设计海报。毕业展负责老师站在我的背后,告诉我要如此这般修改。我十指轻悬键盘,静默了两三分钟,说了句「这个设计我做不了,您找其他同学吧」(由此,也可以大约看出当时的年少气盛,以及柔弱外表下的刚硬)

之后在职场中,不管是在初创公司,还是在阿里这样的大厂,不管是自己做具体的设计执行,还是管理 50 人的设计团队,「设计,到底谁说了算」这个问题,总是给我带来痛楚,也总是引发我的思考。

这个主题,我分 4 篇:写给老板、写给设计管理人员、写给设计师、写给需求方。希望,这方面的痛与思考,能给人略有启发。


关于设计决策 – 写给老板

公司老板,或者高层重视设计,是件好事,也不是件好事。

好的一面是,公司能够在设计、用户体验方面投入资源(有竞争力的设计师薪酬、设计培训、设计软件采购、图库/字体采购等等)、人员、时间(能专门为提升设计品质拨出研发时间吗?),

公司从上至下,非常在意设计品质与细节。

但同时,在这样的团队或公司,常常容易出现的负面情况是:老板或者高层,过于细微的参与设计。比如,死盯设计风格、字体、颜色等等。产品的大小设计决策,最终都落在老板身上,导致了设计质量很低,因为老板的审美决定了设计的走向,也导致了产品研发效率偏低,因为老板并非「全职的设计师」,老板的反馈、决策一般都是不及时的。

这里,我想通过分享 《老板,这种设计没人买!》这本书中一段很有意思的采访,来表明我最新的观点。(另外,文末贴了一篇 2010 时与当时我的老板、现在是 Rokid 创始人 Misa 的对于这个主题的交流邮件)

茑屋书店(茑,同鸟的发音),被誉为全球最美书店,2015 年的时候,我去过一次代官山的茑屋书店,感觉很不错。作者川岛蓉子对茑屋书店创始人 增田宗昭 的采访,是本书 6 篇采访中的第一篇。

川岛:代官山的茑屋书店做的很好呀,真的非常时尚呢。

增田:(略)….社长的工作是「经营」,而营造「时尚」是设计部门的工作,社长做不来的。

川岛:那要怎么做才对呢?

增田:交给别人就好。

增田:我就是这么做的。代官山茑屋书店,我完全没有看过设计图。建成以后才第一次看。

川岛:真的吗?我以为增田先生一定向建筑师细致入微的去解释了自己的趣味、对图纸提出各种建议、建筑工地也是常去…

增田:没有没有,完全没有。要是那么做,一定会变成毫无品味的书店 ….(略)

茑屋书店

川岛:您一直都是这么想的吗?

增田:其实在代官山茑屋书店之前,我在轻井泽修修建过自己的别墅,算是书店的预演。(略)

川岛:增田先生是把建筑完完全全的交给建筑师和设计师了?

增田宗昭

增田:也不是。有一点我在反复强调:理念

川岛:理念?

增田:理念。就拿别墅来说,为什么我想要别墅,想建别墅?再进一步说,别墅到底是什么?(略)每个周末,我都会像这样,和建筑师围绕「别墅的理念」展开讨论。

川岛:就是说,经营者应该做的是确立「理念」,并将理念传达给实际做设计、绘制图纸的专业人士,共享同一的价值观。增田:嗯嗯。增田:所以,「挑选建筑师」是我最重要的工作。(略)如果失败,是选择那位建筑师的我选错了。既然选了,就要信任。半途插嘴,就不叫选择了。

以上,摘自《老板,这种设计没人买!》 。很精彩的一本书,之后写篇书评。想买的朋友,京东图书链接奉上 👉

一般来说,老板,都是被供着、捧着的,哪有员工敢说「老板,你的职责是 XXX」,还想不想混了?😄 

因为我现在没有老板了,所以,容我撒个野,从过去「伴君如伴虎」日子提炼两点对老板们的建议。在设计决策方面,对于「老板」这个角色,我总结两点老板的职责:一、把握顶层理念;二、找到合适的人。

广告:请将本文优雅的转发给老板或者公司群,目的你应该能懂 😝

关于理念把握

现实中,大部分老板们,常常去关注设计风格、设计细节,而不是关注最顶层的理念(诸如:为什么要做?为谁做?原则是什么?)。要知道,发现、挖掘、梳理眼睛所看不见的理念,这才是设计中最困难、最有挑战、最重要的部分;而对眼睛直观能看到的设计细节进行挑刺、轻松的表达喜好观点,其实是最省事的,因为任何一个人,关于「好不好看」说上几句话。

作为老板,绕过理念的建立、传达,而直奔、并沉迷于设计细节,这对于项目、对于团队,是极危险的。这个危险表现出来的一个症状是:当设计师反过来问老板「对这个项目,您的想法是什么」的时候,失职的老板的回答是「我还没有想法 / 我还没有想清楚,你先做吧」。同时,有一句设计行业黑话,也是这种症状的印证,「老板:总觉得哪里不对劲,说不上来,再尝试其他方案/再看看吧」

根结在于,老板没有理念。

找到合适的人

顺着增田先生的逻辑,再聊找人这件事。一位老板,如果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审美、能力、信心,去评判设计风格正误、设计品味的优劣、设计细节的好坏,那么,他也应该有足够的能力、信心,去物色、甄别合适的设计师。如果一位老板认为找到合适的设计师很困难,那么,他在独断的干预设计细节时,需要好好的反思:我真的有能力做专业判断吗?

老板事无巨细的干涉细节,一定是弊大于利的:影响设计产出质量、产品研发效率、员工工作/团队协作愉悦度、团队没有成长空间、畸形的公司文化。

与其相比,为什么不把精力、时间,花在找到合适的人呢?对此,我相信任何一位或成功、或成熟、或有长远眼光的老板,都会做出正确的判断。

以上,就是「关于设计决策 – 写给老板」的分享。

如果你目前也遇到这个问题,当然,你的「老板」,有可能是公司创始人,也或者是设计主管/总监、产品经理、产品总监,建议你可以尝试把本文分享给 Ta,和 Ta 约个时间做些交流。
最后,附一封这个主题相关的邮件,写于 2010 年。当时,我在创业公司 猛犸科技(后被阿里巴巴收购)。

猛犸科技的公司招牌,是我见过创业公司里最酷的:门口墙上贴着一张 A4 纸,写着:猛犸科技。然而,推门进入,Geek 气氛扑面而来。

有一次,关于一个设计细节,被产品经理「死缠烂打」,双方陷入胶着,PM 提议「投票解决问题」。事后,我写了封邮件给老板 Misa (现任 Rokid 创始人)交流设计决策。对此,Misa 很认同,并接下来的产品评审会议上,强调设计师的专业性,以及「由项目负责的设计师进行设计决策」的决定(同时告诉团队,要允许、接受设计师犯错)。

Misa:交流一个问题:产品设计、视觉设计讨论或评审时,各方出现意见分歧,谁来最终决定?

设计,的确是人人都能参与;关于“好用、漂亮”,每个人理解都不一样。似乎,每个人都有发言权。但最终,谁来拍板?

目前的产品任何环节的评审,几乎是全民参与的,全民投票拿主意,少数服从多数。这样的决策方式,看上去很保险,全民通过,但其实很不靠谱,很危险(至少,对于设计,是危险的)。

这样的决策,不过是,各方不断的妥协。每一次,妥协,妥协,只有妥协。

妥协出来的产品,必定是个垃圾产品。逐渐,产品失去锋芒,设计师失去锋芒,团队失去锋芒。我一直认为,专业的事,专业的人来决定。

一个问题,出现不同观点时,个人认为,理想的决策方式是:

1.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,主任设计师来收集建议;

2.但最终决策,在于主任设计师。

既然,设立设计师这个职位,既然招了这么个设计师进来,那么,就该给设计师足够的信任与权限,并且通过制度与流程来保证。

这样的决策形式,看上去有风险,但却是安全的。或许,设计师会犯错,但这是新生团队成长过程必须付出的代价。但如果老犯错,这个设计师就有问题了。有了信任与权限,设计师因此得到信任感,被认同,成就感。同时,他回馈给团队的是激情,自我的提升与改进,对成员的尊重、信任。整个团队也能健康的发展。

(当然,这个对设计师要求也比较高,足够的能力、经验、判断力,同时也要足够的谦卑,能听取他人的建议,而不是“一意孤行”;所以,建议公司近期扩张,招设计师时,一定是,宁缺毋滥,精选。)

个人近期混战的感受,写的有点乱。

另外,我比较喜欢的团队气氛是:作风低调,产品霸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