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
最近在读《朋霍费尔》的传记。非常羡慕朋霍费尔有那样一些挚友(特别是他与 贝特格 的友情),可以坦诚、毫无保留的交流信仰、生命,彼此担待。羡慕之余,在前天晚上,我不禁反复和妻子感慨:我没有朋友,谁是我的朋友呢?能找谁聊聊所思所想呢?
这些感慨,居然还被一旁写作业的 Linda 听到了。昨天中午因为某件事,她被我管教之后,不快的和我说「爸,我知道你为什么没有朋友了」。我问她为什么,死活不告诉我。
略有自知之明的说,我为人不算恶毒,应该是有朋友的。也曾经,在不同的人生阶段,有一些聊得来的朋友。只是,慢慢的,疏远了。倒不完全是彼此空间上的分离,或是时间稀少,而是我自己的心有时封闭起来。
反思自己「没有朋友」这件事,让我想起与我爸爸之间的一件事。我和父母之间,特别是我爸,虽然常常电话联系,但交流的话题,总限于「吃了吗?什么菜?身体好吗?今天忙什么?」(以至于 Linda 总是问,你为什么老问爷爷奶奶吃什么)
为什么不能和父母深入交流呢?我们这一代人,总会把这个原因归结为:有代沟,父母不能理解我。但我发现,其实不是这样的。有一次,也就是 2019 年我打算离开流利说之前,我像「克服心理障碍」似的,硬着头皮和爸爸交流我的想法。我问他一个问题:「你这一辈子做过最重要的决定是什么?」我爸既惊讶又尴尬的问我:「为什么这么问他?」我说,「我打算离开现在的公司,这个决定很重要,想听听你的想法,不过你不用为我担心」。我爸听我说完后,静默一会,略紧张的和我说:我没有见过什么世面,没有什么经历,也没有做过什么有风险的决定…… 那个深夜,在小区路边的车里与爸爸的通话,是一辈子能记住的。
再次回想起这件事,我想,朋友之间的交往层次,取决于自己能向对方能有多主动、有多敞开,有多坦诚。观念改变了,后面的一天,我毫无心理障碍的联系了很久不联系的前同事、朋友做了一些交流。
敲门
我其实是个非常不自信的人。因为不自信,我错失了很多机会。有些设计师工作四五年,就冲向管理岗位,而我差不多十年后才涉及管理。不自信的人,容易害怕失败;本质上,不是害怕失败,而是害怕被拒绝。越了解我是怎样的人,清楚自己的弱点,我就越发的感谢上帝的带领,我想,七年前有更多比我优秀的人适合加入流利说,而我却被「推着」选择了这个机会。没有信仰的人,会说,这是运气或者缘分。而我,要感谢上帝怜悯我。
上周日,看了服装设计师 UMA WANG 在一席的分享。她早期做自己服装品牌,有一次被一个重要的代理商拒绝,基本上,她可以放弃了。回去的路上经过一个买手店,她的销售伙伴说,要不,我们去敲门问问有没有合作机会。UMA 说,你去吧,我没这个信心,丢不起这个人。她躲得马路对面的大树后面,看着她的销售同事走过去、敲门,搞定了起步的合作。